[i=s] 本帖最后由 浅斟北斗 于 2011-8-25 17:33 编辑 [/i]
第二集 玄奘西行
烈日像烙铁一样,熨烤着一望无际的沙漠,热浪包裹着天空,让人无法呼吸。
唯一的声响,是来自似乎已经干裂了的脑海中的嗡嗡声。
唯一的路标则是沙堆中,偶尔可见的无名白骨。
蜃楼魅影不时的在前方晃动,传递着虚假的希望。
秃鹫无声无息的盘旋在头顶上空,耐心等待着这顿口中美食的必然来临。
这已经是玄奘滴水未沾的第五天了。
这位将来成就了即就在世界文明史上都称得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辉煌的伟大佛法教育家,翻译家,此时此刻面对着如此饥渴与灼热的煎熬,心态却是出奇的平和和安宁。
沙漠是无边的困苦迷茫,而我们的人生又何异于此。
漫天的黄沙毫无方向的翻滚吹落,正如那芸芸众生,随着欲望之轮无穷无尽的流转飘摇。
宁往西天一步死 不向东土半步生
为了实现教法弘传,众生离苦的目标,玄奘异于常人的踏上了,西行求法的觉悟之路。
他深知这一路所遇到的,不可能会是顺境坦途,发心清净,舍身求法,置之死地方能浴火重生。
光明就在脚下,每一步都正在抵达前方。
玄奘淡定从容的迈出下一步,又下一步,继续出发。
佛教乃救世之仁 佛教是哲学之母 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
--- 孙中山
没有任何一个生命不想远离痛苦灾难,也没有任何一个生命不愿意享受幸福安乐。
但自从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得不感受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等,各式各样的痛苦。
即便是有暂时的欢笑和喜悦,也不过如露珠闪电、梦幻泡影般转瞬即逝,了不可得。
认识无常是树立能给我们带来安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一步。
认识无常更让我们了解到,一切苦难的发生原来出自我们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对自我恒常而又强大的执著。
但基于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一份自我执著对我们生命的控制。
所有我们还很难仅凭通过刚刚获得的,“诸行无常”的些许知识,就已经断除了欲望烦恼,充分享受到源自生命觉悟的安乐。
这份执著自我的思维习惯,坚牢的束缚着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在包括爱与恨、善与恶、是与非、得与失、美与丑、荣与辱等一切分别对立中永恒轮回。(5:36)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
--- 自欺 欺人 被人欺
这是一幅著名的佛教绘画《生死轮回图》。
这幅图画对我们为何落入,以及如何落入现在痛苦堪怜的处境的根本原因作了回答。
同时也对我们自欺欺人的生命过程,及其流转原理进行了详细而具有说服力的阐述。
让我们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进而摧毁‘我执’---这一轮回死主,享受不被束缚的安乐人生。
同时,这幅《生死轮回图》所描绘的内容,也正是悉达多太子抛家弃国想要找寻的生命答案。
所以自菩提树下觉悟后,这幅图画中的内容就成为释迦牟尼佛对他的学生所作的,最开始也是最至为紧要的教授。
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菩提树下,直至今日的诸多寺院道场,《生死轮回图》所描绘的内容,都一如既往的成为,全体佛教无论任何宗派的必修课程,无一例外。
佛陀告诉我们,人的我执,导致了生命苦难的发生,而我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情绪。
这个世间存在着无以计数的各种情绪。(7:17)
而我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情绪。
这个世间存在着无以计数的各种情绪,每一刹那,无数情绪因为我们的误判、偏见和无明而产生。
我们熟悉爱与恨、虔诚与悲观、嫉妒与傲慢、恐惧、羞愧、喜悦、冷漠等等。。。
但是情绪不只是这些,根据佛教的说法,还有无数的情绪尚待命名。
甚至有更多超越我们逻辑世界的能力,来定义的情绪。
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
简单举例来说:
当我们生气时,我们的脸会涨红扭曲,心跳加速。
难过时,我们会痛哭流涕、捶胸顿足。
高兴时,我们则会哈哈大笑,手舞足蹈。
而有些严重的负面情绪,比如仇恨,甚至会直接粗暴的伤害到,自他的生命和生存。
这些都在证明,情绪轻而易举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进而左右我们的所作行为。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生死轮回图》的构成。
《生死轮回图》从结构上可分为六个部分:
最中心的图格是第一部分:由贪爱、嗔恚和愚痴这三种基本烦恼构成。
这三种烦恼分别由三种动物 猪、蛇和鸽所表示。
由贪爱、嗔恚、愚痴所引发的,代表善、恶两种业行的黑白半圆,构成这幅图的第二部分。
由表示天、阿修罗、人、旁生、饿鬼和地狱,这六种生命形式的图格构成了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是最外圈
由完整描绘了我们的生命发生过程及因果关系的十二个缘起构成。
虽然第四部分在整幅轮回图中看起来并不显眼,但实际上,这十二个图格所讲述的内容,却是整幅轮回图的重中之重。
以上的四圈就是对我们生命流转的完整诠释。
由于这四个部分根植于我执,所以第五部分--我执
就表现为一只凶猛的怪兽。牢牢的把持着轮回。
这只怪兽,我们有时也用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来称呼它--阎王。
在轮回图的顶端,出现了第六部分。这幅图的最后一个部分,带给了我们希望和光明。
出离了生死轮回
获得了涅槃自在的佛陀,用手指着一段经文和一轮明月,向我们指出了通向安乐解脱的道路。
情绪虽然看似真实,并引发了生命的痛苦流转,但它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也不是某个人或神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诅咒或植入。当某些特定的因与缘聚合在一起的时候,情绪就会生起。
比如我们得到了想拥有的事物,就会快乐。失去了不想失去的事物,就会痛苦。
再比如,当我们正在为,某人表面上的表扬、赞许洋洋自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对方的本意其实是批评和忽视,或者夺取了我们的利益时,一瞬间,我们原本生起的快乐情绪就会180度大掉头,成为负面的抵触情绪。
在接受陷入这些情绪的当下,我们就失去了觉知和清明。 我们“被鼓动”了。
由此生死之轮就在这每一个当下的“被鼓动”中,不断获得能量,进而无限轮转。(12::20)
生死之轮中位于图心的圆格内有三种动物:猪、蛇和鸽。
猪 -- 代表根本无明,也就是愚痴。 这种无明不仅是一种无法理解事物真相的无能,而且是对于包括自己身心在内的万物真相的一种主动误解,错误的执著事相。
有一种比其自身更加具体化的存在。(12:49)
猴子捞月的故事是对无明的解释方法之一
从前有五百只猴子,其中一只认为自己很聪明。 一天夜里,天上无风,这只猴子看到湖中映照出的皎洁明月,就自作聪明起来。它骄傲地对所有其它的猴子说:“如果我们到湖里把月亮捞起来,就会成为拯救月亮的英雄。” 猴子们兴奋的爬上树,一只抓着另一只的尾巴,试图去捞起闪闪发光的月亮。 就在最后那只猴子即将捞到月亮时,树枝断了。 猴子们全都落到了水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故事有很多个版本,但这个版本的结局,恰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迷惑于无明的结果,必将使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由于不了解事相的本性,我们很容易被无明愚痴驱使。
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贪爱心。贪爱由鸽来表义。进而对任何讨厌或阻挠欲望的事物,产生憎恶感。
嗔恚由蛇来表义
愚痴、贪爱和嗔恚被称为三毒。
因为他们扭曲了我们心灵的外观。
这三项烦恼,每时每刻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和结果。
这三项烦恼,也正是令我们不断流转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当代科学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正常人的大脑,每秒可以接收到4000亿比特的信息量。
而人们能够分辨识别的仅仅是其中的2000比特。
和自己当前利益相关最大化的2000比特。
当然这个利益指的并不仅仅是金钱。也有可能是你当时的某种情绪或是一种特别喜好。
如果我们换一个佛教的名词来解读这个科学结果,那就是“我执”。
人们的贪爱、嗔恚和愚痴,构成和强化着每时每刻的我执。
于是人们就会不断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做下或善或恶的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这就是“造业”。
“业”也叫“业行”。就是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和行为结果。
关于“业”,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地方有: 学生的“作业”和“毕业”; 商铺的“开业”和“停业”; 没有工作的“肄业”和有工作的“就业”等。
这都是人们不同的起心动念,而导致的不同行为结果。
工业、农业、服务业、金融业、地产业、餐饮业。。。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业组成了我们的人生大业。
每一个产生的业都会在未来成熟,造成结果。
自种善因,自得善果;自种恶因,自得恶果。
真实不虚的因果关系其实就是自然界构成的最基本规律。
比方说,有时会表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者是“瓜熟蒂落”。
正因为如此,业也就成为了导致生死之轮轮转不息的推动力。
紧绕着轴心的两个半圆,代表源自贪、嗔、痴的善业与恶业。
在黑色半圆里的人们忙着制造恶业,他们的脸朝下代表恶业会将他们带入较低的生命层次。
在白色半圆里的人们从事着善行,他们的脸朝上。象征善行会将他们提示至较高的生命层次。
行善、造恶的结果所造成的六道,由围绕着两个半圆的六个图格来表示,六道中每一道都不断处于轮转状态之中。
因此,即使整个大圆轮基本上一分为二, 在上的三个图格代表:天、阿修罗、和人这三善道。
在下的三个图格代表:旁生、饿鬼和地狱这三恶道。
但却没有任何一道,能够超脱轮回的生死流转。
痛苦源自情绪,烦恼鼓动业力。
让我们沉沦业海,无法自拔。
如果我们像菩提树下的悉达多太子一样地,检视情绪,你将会发现,情绪其实只是随附于内心清净本质的负面影响力。
当然,在还没有获得觉悟以前,即就是佛陀在示现上也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只是个平凡众生,载浮载沉于业力的六道轮回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历经生死病死的痛苦过程。
虽然通过认识无常,我们了解到一个恒常的“自我”并不存在,情绪也不过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并非一成不变,但在我们的自我执著没有断除之前,生命的循环仍然不会终止。
地狱与天堂的现象,还是会继续有秩序的对立存在。因果业报每时每刻也都在真实不虚的发生。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 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 你放不下 ----- 释迦牟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