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种花来形容越贵妃,我觉得应该是玫瑰。一个女人,可以在后宫步步高升到贵妃的位置,且不论势力与否,应该是个美女。来自遥远的云南,与郡主的交谈中得知越妃的娘家应当只是普通的平民,若是有点势力背景,为南境统帅的穆王府不会不知道。大概是帝王哪次云游看中了她,便改变了她的一生。且不论越妃后来做了什么,她和郡主交谈的时候说“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谁没有过?只是在这深宫消磨了多年,半分也剩不下了”时的那种感叹应是发自肺腑的。每次看到这句,总会心生悲凉。 半生深宫消磨,改变不了大环境的除了静妃那种芳华自敛的大多都或多或少改变着自己,直至有时蓦然回首才发觉已不记得前尘多姿。有些人凋零有些人绽放,越妃无疑是后一种。诞下太子(应该是老二)就可知道她有多得宠,得宠了有多少年,太子三十五,越妃怎么着也有五十几了,还能让梁帝生出犯了难的情绪:“这个女人青春入宫,多年来恩宠不浅,品级仅次于皇后,又是太子的生母,处置重了,于心不忍”,不简单。越妃与皇后多年相斗,最最擅长抓住的,大概就是帝心。或许有人说因为她还有一个太子,母凭子贵,其实不然,应该说是子凭母贵。纵观全文,太子可以拿得出手的比不上誉王一半(虽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戏份没有誉王多),大概最霸气的一次也就是在越妃的壮胆之下要为己方得到郡主吧。所以,没有越妃,就没有太子。 越妃懂梁帝的心,或者说懂男人的心,几次都用女子特有的哀婉之态来挽回帝心,还是五十好几的女人,只能说,不简单!就算是梁帝有“老夫老妻”的怜惜,依然值得点赞。这种女人最是婉转缱绻,若是活在平民婚姻中,也绝不是那种会被婆婆小姑欺负的人。她精明敏利懂形势,弱势时会以退为进为自己谋取利益(被废事件),懂得明哲保身(越妃做足了示弱的姿态,皇后的主要精力又要放在安稳六宫上面,两人好一阵子没有起过大的冲突)懂得抓住机会顺势而上(梁帝凝望了一下她低眉顺目的模样,想起方才在外殿,太子也是神态畏缩,形容削瘦,心中登时一软),强势时敢与皇后一较高低,总觉得越妃在太子还是太子的时候是很张扬的,有点甄嬛中华妃的味道,但是没有世兰的纯粹,是那种俗气的张扬但是又带有点自己性格的感觉。所以郡主说越妃还留存一丝南境女子的倔性倒是真的。但是作为一位母亲,到底是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子孙债。太子被废,越妃是受不了的,无论从心疼孩子母亲的身份着眼还是过惯了众星捧月生活的贵妃身份来看。其实太子儒弱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母亲太过强势包办,谁让越贵妃聪明呢,聪明到那些属于深宫秘史的手段都可以了解到并且用起来。若没有莅阳和梅长苏,大概郡主也就失身了,了解人心,越妃的强项。 其实越妃就算再精明强势得宠,文中之前的描写不过是一块背景板,真正让我心惊的是后文:
——“臣妾要密报靖王……靖王他图谋不轨……”
“你在宫里,景琰地事你怎么知道?”
“是左中丞东方大人说的……”越妃急切地说着。有些语无伦次,“他侄女儿进宫……跟臣妾说……东方大人是忠于太子地,忠于太子就是忠于陛下……”
——“陛下……靖王谋逆啊,臣妾首功……请复立太子……”越妃一边叫着一边被内侍们慌慌张张地拖了出去。 初次看到这里,越妃这个在文中消失了很久的女人再度出现,作为知情人的读者以为会有什么风浪再起的同时,都不得不感叹一下女人的第六感,大概就是执念太深的缘故,就算越妃没有疯大概也是要被人以为是疯妇了。而她之后的命运,也就不难得知了。 深宫似海葬红颜,有过所求就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成王败寇。 ——越贵妃完(据说剧中后面越贵妃加戏了,期待哦。。。。。剧中越贵妃在郡主事件中表现实在精彩!什么时候给演员写一篇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