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陌红尘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75|回复: 0

[T] 天涯浪子的试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7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楔子
    据离朝翰林萧翰主持编修的《上芜县志•董月宾传》记载:
  董月宾,字续泓,上芜人也。祖籍凉州,先祖营商,后避乱徙入上芜,遂世代累仕于朝。其曾祖静、祖唯,皆选入前朝翰林编修。及中官梁申乱朝纲,时唯已迁吏部左给事中,尝上疏历数申恶十八条,请黜。上不纳,而申愈忌之。寻,以谗言乱圣听,放唯交县。帝五年,国灭,唯闻帝为梁申所勒,愤郁成疾。一日过亚河,忆屈子事,指手问曰:覆巢之下,安作完卵?言毕投河而卒。其四子尽为新廷所戮,止幼子朝林蔽民间,娶柳氏女,得三子:长汉宾次燕宾月宾。不数年,父朝林染疾而殁,母柳氏又更嫁,遗三子无依。三子皆好学,博闻强识,少有才名。后泊吴州,与寒士结,诗名日盛,时呼为“吴州三客”。惜汉宾燕宾皆为鼠疫早亡,遗稿十余卷,不得见梓。众寒友鬻马始为殓棺,合葬吴州,曰“董氏双子墓”。后事既毕,月宾遂归上芜,日耕夜读,求为科举。
  董氏三子,以月宾最幼,然才学亦最佳,时人呼为“董三郎”。幼学于孔、孟之间,启发于程、朱之后。喜文辞,擅考据,抉义理,世人以之为奇。其作七律有句“风声还似好时节,却占江南一瓣忧”,又有“坐到春光成病叟,东风改我一行诗”,皆奇妙句,时人深爱之。有乡绅苏士敏,异其才,有意以次女招赘,月宾以董业无嗣谢拒之。苏又生妒,屡坏月宾事。三郎既受财资之困,又兼人事之扰,委难进学。不得已弃先祖之田产,出上芜,欲乞长工,名曰“卖身求学”。一时为学林佳话。
  ……

  这部《上芜县志》,编修于离朝奉武帝十四年,而其中记述江南布衣董月宾之形迹,几乎到此便已经戛然而止。此外,在相近的时代里,关于董月宾其人其事的记载,主要见于杨若松《董三郎小传》,何木《董一庵先生行状》,傅红庭《国朝布衣传•董月宾传第四》。而董月宾的相关文集,则多收录于张桐君《一庵先生遗稿辑佚》,林襄《吴州才调集•董月宾诗文集》,杨绪《说易斋文存》。据傅、张诸公所记,在董氏子裔中,有其孙辈董良舟撰《董一庵公年谱》,不失为最可供为考订的文献资料。可惜的是,在历史的波澜起伏中,这部《年谱》却也在不经意间恍然失踪。而剩下的诸本文字记载,都如萧氏《上芜县志》般出于一辙,即是后期具体形迹尽是语焉不详,似乎明显掺杂有后人故意夺漏改删的“爪痕”。如此斑斑,无疑使董月宾这个历史角色,成为离朝前期的一大模糊阴影,在那个动乱散秩的年代里,愈发显现得扑朔迷离。
    董氏子裔传至十七世,有后辈董恭时,青春曾游于广陵之间。一日,在当地一所名号“真古寺”的破庙里,经高僧正一法师指引,于城郊外的某片阴森僻岭中,掘出一座荒弃已久的古坟。坟里乱草离披,只隐约可见坟前深没的那块几已被岁月磨平的简陋石碑上,凿刻有“上芜董月宾”的暗红字样。董恭时不敢怠慢,连夜尽力挖掘,止得一具较大的柏木箱盒,旁边还有一只满锈的铁盒。董恭时尽数罗回家中,打开细致翻看,才知道那具木盒之中,原来呈放着一件血染后的残破布衣;而那只铁盒当中,竟然正是失踪久时的《董一庵公年谱》!
    从此之后,董恭时为替先人重新匡名,搜遍董月宾遗事遗迹。经过了十余年的光阴,才使得离朝董三郎的传奇事迹,几乎重返人间。

董月宾,字续泓,上芜人氏。号一庵,此说源自董氏曾与友人相聚,戏称家贫如洗,“止一旧庵而已”。后有著书,闭门于“说易斋”内,因其素好《周易》,擅于演易之道,故有此名。门人杨绪为董氏辑成《说易斋文存》,其源于此。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紫陌红尘 ( 浙ICP备14025083号-1 )

GMT+8, 2024-11-24 06:29 , Processed in 0.05705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